 |
新闻动态 |
 |
电 话:0354-6288088 6288888
联系人:李艳 孟俊龙
邮 箱:sxmushroom@126.com
网 址:www.sxmushroom.com
邮 编:030801
地 址:山西省太谷县山西农业大学 食用菌中心59号信箱 |
|
 |
名人名企 |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名人名企 |
|
小香菇种出大希望 |
时间:2010/9/9 11:57:34 |
他是位普通农民,深深懂得土地在乡亲们心中的位置,发誓要在家乡的土地上做出大文章;他是位精明的企业家,10年时间,把小香菇做成了大产业,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也让更多村民走上了富裕道路。他就是市泽地萃绿农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申永乐。
申永乐是泽州县南村镇陈庄村人,高中毕业后被安排到一所学校担任民办教师。当时他家庭贫困,为了补贴家用,工作之余,申永乐和妻子开始试着养鸡,种植党参等中药材,虽然忙碌,但很充实。生活的改观让他有了更大想法。1985年,当了解到中央、省、市出台相关政策,大力鼓励发展乡镇企业后,他辞去工作,利用多年的积蓄,开办了晋城首个私营煤矿,挖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创业中,申永乐的敢闯敢干和勤快务实作风得到了大家认可,在第五届村委换届选举中,他被选为村委主任。这让他感到肩上的责任,为了让村民早日摆脱贫困,他搞调研、跑项目、咨询专家。200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申永乐了解到,食用菌在国际上被誉为21世纪的健康食品,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对提高机体生理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身体免疫功能具有明显作用。当时,村里煤矿资源日益枯竭,农业调产势在必行。经过认真论证后,他带领村民建起了100栋香菇小棚。
“增收致富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申永乐告诉记者。由于农户种植分散,且缺乏统一管理,香菇在冬天经常遭受冰冻灾害影响,收成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当时一些人开始发牢骚,想甩手不干了。针对这种情况,村委会决定将香菇小棚公开拍卖,让懂技术、会管理的人去经营。“不能让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在家人、朋友的一片质疑声中,他和另外两户村民联手,以32万的报价,买断了香菇小棚的经营权。随后,他们又承包了10栋蔬菜大棚,并注册了泽地萃绿农开发有限公司,整个经营面积达到了30亩。
“之所以敢大胆承包,是坚信自己选择的道路正确,没有成功主要是因为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申永乐说。2005年,他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打破固定分工制,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制,收入分配实行年薪制和期权、期股相结合。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寻求相关部门的支持,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和品种,建起了两条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线,在生产经营中,采取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和“统一商标,统一标准,统一采收,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经营方法。为了提高公司技术水平,申永乐长年聘请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中心、山西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山西鼎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常明昌教授为公司技术顾问,负责全面工艺流程;在福建聘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技术员负责品种研发及生产管理。此外,他还利用国家“银河培训工程”对公司员工进行技术培训,使企业有了较强的科技力量为依托。科学管理模式,现代用人机制,让泽地萃逐渐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
为了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企业新跨越,他把目光投向了餐桌上常见的金针菇。申永乐介绍说,当时在国内北方还没有金针菇工厂化基地项目,而且他们公司对金针菇的栽培技术已日趋完善,有了无公害栽培的各项配套技术和指标措施,完全能够保证产品产量和质量。最主要是本地每年都会产生玉米芯、秸秆、麦秸等上万吨农作物下脚料,而这正是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好原料。公司收集到这些原料后,在合适的温度、湿度以及通风和光照环境下,经过选料、配料、装瓶、灭菌、冷切、接种、发菌等工艺流程,每隔两个多月就能够产出一批优质的金针菇。
金针菇的成功培育,每年消化农作物下脚料5千多吨,辐射带动农户1000余户,同时给公司带来了丰厚利润,这让申永乐兴奋不已。随后,他又投入资金,组织技术人员相继开发出了杏鲍菇、秀珍菇等广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随着新产品的开发销售,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明显增强,泽地萃成为了全省最大的食用菌生产研发基地。去年,公司实现产值近2200万元,实现利润近600万元,安排劳动就业达到180多人。
小香菇孕育出了大产业。申永乐的食用菌10年发展之路,有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有力推进了当地新农村建设。(太行日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