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从最初的一块空地,挖几条地沟,盖上塑料布的原创试验菇棚,到足迹踏遍全省40多个县市,通过推广食用菌产业让数十万农民受益,创造经济效益36亿元。这份扶贫成绩的由来包含着山西农业大学常明昌教授35年的攻坚克难、不懈努力,也饱含着常明昌教授贯穿35年的一份初心“要将自己掌握的食用菌栽培生产技术推广到农村去,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开拓出一条新路”。 
回首过去,35年科技扶贫之路,常明昌坦言“看到一个个农民朋友通过学习,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我心中充满喜悦,曾遇到的困难,受过的委屈一扫而光。这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展望未来,常明昌教授有两个愿景。一个是继续为广大乡村农民整体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知识和力量,为三农服务更好的贡献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另一个是要首开先河在山西农业大学创建全国第一个食用菌学院,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学科整合,建立食用菌现代化、产业化发展人才培养体系,为农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持续发展提供新鲜人才血液。 
心中的愿景就是行动的方向,冲锋号已经响起,科技扶贫战士常明昌教授将继续带领着他的团队不忘初心,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坚持向着目标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用自己的努力奋斗为山西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再立新功。(山西新闻网 张丽 闫珊) (责编:李晋峰、金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