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 联系我们
首页   |   协会概况   |   新闻动态   |   生产技术   |   产品信息   |   蕈菌文化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新闻动态
协会新闻
企业新闻
行业动态
科研动态
名人名企
图片新闻
 
联系我们  
电 话:0354-6288088 6288888
联系人:李艳 孟俊龙
邮 箱:sxmushroom@126.com
网 址:www.sxmushroom.com
邮 编:030801
地 址:山西省太谷县山西农业大学
    食用菌中心59号信箱
行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动态  
山西宁武县食用菌协会2014年工作总结
时间:2015/1/13 17:47:52  
    据山西省食用菌协会报道(www.sxmushroom.com),年末岁首又一载。回首刚刚走过的2014年,宁武县食用菌协会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及涉农单位和有关部门单位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持和中国食用菌协会、山西省食用菌协会以及友好香菇地、市、县、乡的积极帮助和热心关爱下,以“对全县食用菌产业及菇农进行舆论宣传和信息交流、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生产销售和经验推广”为宗旨,积极发挥协会联系党和政府与广大菇农的桥梁纽带作用,兢兢业业做工作,实实在在促发展。现将一年来协会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部门配合,积极开展协会工作

  种植食用菌是宁武农业的新型产业。一年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听取食用菌协会工作汇报,积极支持协会组织的各项有意义活动,经常深入食用菌基地搞调研、做指导,检查督促食用菌协会工作,还多次组织召开由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推动食用菌产业协调会,就协会了解到的一些难点、热点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解决;县人大、县政协及老干部局每年都分别组织由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及退下来的老干部参加的全县食用菌发展情况调研、视察观摩等活动;县委安排的包乡单位和县农、林、水、扶贫、下乡办、治汾指挥部等涉农单位都积极主动地配合和支持全县食用菌产业和协会工作。由于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县食用菌协会已经形成了一个由县--乡--村--菇农、部门--单位--技术员--菇农、专家--公司--合作社--菇农的三种服务格局。三种格局略有不同,但服务对象都是菇农,工作目标都是为了促进全县食用菌产业。截至2014年底,全县食用菌协会团体会员发展到了38个,单位会员发展到了78个,个人会员发展到了660个。县乡村各级协会健康有序的开展工作,有效地推动了全县菌业大发展。

  二、认准目标、多方宣传,引导农民种菇致富

  引导全县农民种菇致富是我们认准的工作目标。自协会成立以来,我们通过多次参加外出考察、实地交流、典型示范等活动,深深体会到:食用菌产业确实是农民不出家门就赚钱、省时、省力见效快、农民致富的好门路。为此,我们多方宣传做引导,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参与到食用菌产业之中。
为了拓宽当地食用菌市场,提高城乡人们吃蘑菇、种蘑菇的意识,把中国食用菌协会张祥茂会长编写的《百菌百诗》和县协会工作人员收集整理出的食用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营养价值、发展前景以及食用菌产业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例等自编成宣传画、传单、彩页、画册、光盘、优盘、相册等,分发到乡村农户、张贴到基地厂房、敬送到单位同事和领导手中,同时还提供给县有关新闻媒体,并主动邀请宣传部门和媒体单位负责人研究宣传食用菌的有效措施。我们还多次利用县乡村召开相关会议的机会,见缝插针做动员,忙里偷闲去宣传,涌现出了许多种菇带头人。

  凤凰镇下河南村村民汪先娥,曾当过十几年民办教师,她肯吃苦、爱专研,有理想,很想做一番事业。我们主动和她联系,交谈种植食用菌的效益和方法,使其由犹豫到坚定信心,最后决定携全家无业的亲朋们试种植5万个香菇菌棒,现在正积极做此项准备工作;城郊之处的杨庄村有19个能容纳16万个菌棒的闲置大棚,大棚的主人苦于前几年种菜失败,放着大棚不敢行动。我们得知后,因势利导,为他算账对比,给他推广我们耳闻目睹到的周边和外地好多种菇致富的事例,为他鼓劲加油,终于使他积极地开始了种菇行动;怀道乡上官庄村干部侯贵林,近年来是协会的常客。我们多次给他讲解县里发展食用菌的奖励办法和技术服务及销路情况,终于使之坚定信心种蘑菇。现已办好了家庭循环经济合作社手续,开始着手建大棚;前几年余庄乡寺沟村村民毕润厚有过种菇行动,但那时既没有销路也缺技术,更没有专为食用菌产业服务的组织,使他热了一阵子后很快冷却了,我们了解情况后,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他重新开始种菇赚钱,今年年初他发动家里二弟、三弟,联手共建大棚20座,其中5座大棚种植蘑菇共3万棒,2014年纯收入20多万元。

  华盛农贸公司是县协会的会员单位。去年以来,我们积极组织该公司有关人员多次参加食用菌学习、培训和研讨等各项活动,使参与者们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经验,坚定了信心。2014年,公司在怀道乡建成千亩食用菌基地的基础上,又投资3000多万元,新覆盖大棚240座,建成了食用菌研发中心楼、自动化菌棒生产线、集约化生产示范区、深加工生产线等,昂起了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龙头。

  在龙头产业带动下,我县西马坊、新堡、余庄等11个乡的21个香菇合作社和63户菇农共建种菇大棚1372座。全县有33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力分赴到各自附近的香菇合作社和菇农基地打工赚钱,打工者们连续两年每人年收入都在1.5万元以上。

  县协会多方宣传做引导,对加快我县食用菌产业步伐、延伸产业链、形成规模化、市场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广交菇友、虚心学习,各方名师鼎力相助

  为了提高种植食用菌技术水平,保证我县食用菌产业不走或少走弯路,我们把“广交菇友、虚心学习”作为为菇农服务的重要内容。一年来,协会先后9次组织县乡村有关人员分赴北京、四川金堂、河北平泉等地外出参会和学习取经等活动,通过参与这些活动,结识了中国食用菌协会领导和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几位蘑菇专家和从事食用菌产业名人志士,虚心向他们学习请教,与此同时,还向他们积极介绍我县发展食用菌的现状和前景。这些领导和专家们被我们的执着精神所感动,更为得知我们有集中连片的千亩食用菌基地和发展前景所吸引,先后前来我县食用菌基地现场研讨、实地指点,有力的促进和提高了我县食用菌产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在2014年3月四川金堂食用菌工作会议期间,我们有幸拜见了86岁高龄的国际蘑菇专家张树庭教授,和他讲述宁武近年来发展蘑菇的情况,想得到教授的指点。通过协会的协调和工作,张树庭教授于4月6日从万里之遥的澳大利亚飞到了我们基地,并带领了十几人组成的食用菌专家团队,实地考察和研讨,各抒己见发表论述,针对性的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使我们受益匪浅。

  在2014年5月参加郑州食用菌工作会议期间,我们又有幸认识了森源集团董事长、投资建设中国香菇村的老总——别平。在我们诚恳努力下,决定与我县签订了建设香菇村的意向书。(此次会上签意向书者仅有山东一家和我们)。事后,我们又邀请别会长于11月19日来我县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考察,我们也于12月2日在王卓县长亲自带队下,就意向书中提到的具体事宜,赴往全国第一个香菇村--湖北远安香菇村实地考察,领略了湖北远安县香菇村的宏伟蓝图,目睹和感受了新建香菇村为百姓带来的幸福生活。更为宝贵的是,直至现在,我们和湖北远安森源集团结下了深深的友谊。近期,我县一食用菌基地急需优质菌种2万棒,别会长亲自安排湖北远安菌种厂昼夜加班加点制作菌种棒,并发运到我们基地。真是雪中送碳,温暖人心,不胜感激。
  远在福建的食用菌专家张小其老师得知我县食用菌基地因扩大生产急需请专家改造锅炉的消息后,急忙放下手头工作,冒着严寒火速乘火车赶到现场,夜以继日予以策划帮忙,保证了安装设备的质量和速度;得知我们急需部分菌棒,他又想方设法四处帮我们联系,直到全部落实。

  近期,因基地扩大生产急需新加几台锅炉,我们请河北平泉县利达合作社食用菌基地的王宏女老板帮助联系到了他们正在使用的效果很好的天津锅炉厂家,使基地由开始计划投资50多万元购买设备,改变为支出不到5万元就购买了省钱又好用的锅炉,就此一项节省了40多万元。

  协会在广交菇友、虚心学习、积极努力工作的同时,还与省内外十几个市、县、乡以及食用菌加工基地等因蘑菇缘结下了深深的友谊。不仅形成了我县至上而下的食用菌协会网络,而且也形成了县与县、县与市、县与省的友好关系网络。食用菌界的朋友们情真意切、热心关怀和鼎力相助,使大家增强了做好食用菌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四、热忱服务、搞好活动 切实发挥协会作用

  协会的生命力在于开展活动。一年来,我县食用菌协会非常重视开展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先后组织和联系县乡有关部门到基地调研25次,撰写调研报告6件,收到建议33条;分期组织了82人到本地和外地学习考察;先后3次累计组织780人参加了本县举办的食用菌种植和管理培训;制作宣传图版10快、宣传画3000张、印发传单5000页;向各级食用菌协会网站投送稿件15件,向省市县媒体投递稿件21件,平均见稿率95%;整理编辑外出考察及下乡调研、媒体报道等拍摄和播发的食用菌活动照片、视频20组,并把这些照片、视频分门别类用文字注明,以便向农民朋友们更直观的宣传。与此同时,还动员了15户农民参与种植食用菌,联系了20多名专家教授为发展我县食用菌产业献计献策;协助忻州沐野食用菌研究所编撰和出版了《首届沐野论坛纪念册》一书。

  协会尽心竭力做工作,想方设法搞活动,得到了上级协会和县领导及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认可。我们荣幸的成为了中国食用菌协会文化委员委员,还成为中国食用菌菇农合作社成员;我们拥有了自己的食用菌网页,有了在网页上与同行交流的信息平台;我们结识了食用菌界的专家老师们和朋友们,学习交流和积累了协会工作经验和做法。此外,我们还在2013年统计摸底的基础上,借调专人分别两次于2014年年初和年底,就全县各个食用菌基地的基本情况和具体数据做了详实的摸底调查,为做好全县2014年食用菌产业提供了较为全面准确的数字依据。

  在匆匆走过的2014年里,宁武县食用菌协会在推动全县食用菌产业进程中,付出了对食用菌协会工作的热忱和对蘑菇产业的激情,赢得了欣慰和快乐。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县食用菌协会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还需继续发奋努力。

  一 、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协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打铁先得本身硬。要想继续做好协会工作,必须注重自身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注重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特别是与食用菌界的专家老师们学习请教和工作交流,提升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协会工作者综合素质。

  二、进一步加强协会组织建设,着力构建服务网络格局。

  加强协会组织建设是做好协会工作的有力措施。我们深深懂得,我们的工作与党和人民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只有进一步加强协会组织建设,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使协会组织网络与生产基地网络层层对应、形成格局,促进全县菌业大发展。

  三、进一步争取协会工作经费,按章办事勤俭节约

  经费是开展工作的基本保障。经费紧张就势必制约工作的开展,为此,我们要严格按照上级指示精神和要求,按章办事,争取协会工作经费,以保工作正常运转;要开始尝试市场运作或按章程规定对一些效益好的会员单位适当收取会费。但这些只有在做好协会服务工作的前提下,在勤俭节约的基础上进行。

  四、  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积极引导农民种菇致富 

  要使全县农村百姓早发蘑菇财、圆致富梦,必须加强对基层百姓的宣传,加快食用菌产业有规模、上档次的步伐。我们要在总结过去一年宣传发动工作的基础上,采取通俗易懂、灵活多样的办法,深入农户和百姓家中不厌其烦做宣传,同时要认真组织有代表性的学习考察和专题培训,引导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早种蘑菇早致富。

  五、积极争取协会“六有”,确保工作健康发展。

  “六有”即:有牌子、有场所、有示范基地、有专职人员、有专门编制、有工作必备的办公用品。自协会成立以来,由于时间短、经验不足,加之其它因素,我们没有做到“六有”。而“六有”中最大的困难是没有专职人员。有好多计划要做的工作仅靠临时借调人员去做。所以,争取“六有”对确保协会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尤为重要。

  六、  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创新或尝试开展菌业文化

  在做好协会工作、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同时,要协同有关乡镇和教育、文化、电视、报刊、旅游等部门单位及宾馆酒店等主办香菇文化节、食用菌知识演讲比赛、诗歌创作赛、食用菌微电影创作赛、食用菌烹饪赛等活动,让食用菌文化逐渐显现,形成产业带文化,文化促产业的浓厚氛围。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里,宁武县食用菌协会克服了经费、场所、办公人员紧张等困难,与全县食用菌产业者们一起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共同分享了香菇收获的喜悦之情。与此同时,也清醒的认识到,全县食用菌协会工作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相差太远。为此,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要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和配合下,继续任劳任怨做工作,全心全意为菇农;要发扬成绩、改正不足,为推动全县食用菌产业大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宁武县食用菌协会
2014年12月25日

友情链接    
[山西食用菌网]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易菇网]  [中国食用菌协会]  [中国食用菌信息总网]  [中国香菇网]  [福建食用菌信息网]  [中国古田食用菌信息网]  [江苏食用菌]  [中国菌蕈网]  [中国食用菌教学网]  [菇讯网] 
Copyright © 2010 - 2021 北京经纶纵横生物科技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制作/维护: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京ICP备10002216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