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山西省食用菌协会(www.sxmushroom.com)报道,滑菇[Pholiota nameko (T.Ito) S.Ito et Imai]隶属于伞菌目,球盖菇科,环锈伞属,又称滑子蘑、珍珠菇、光帽黄伞。滑菇营养丰富,鲜嫩可口,是美味菜肴。
黑木耳主产我国。广灵县是山西栽培木耳的大县。随着木耳菌糠的增多,菇农并没有意识到菌糠的可利用性,造成菌糠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利用木耳菌糠代替部分木屑袋栽滑菇,旨在为菌糠的再利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菌糠袋栽滑子菇新技术
木耳菌糠栽培滑菇技术如下:
1.栽培季节的确定:在山西,滑菇可春、秋利用简易塑料大棚,夏季利用防空洞、地下室进行季节性栽培,也可利用工厂化进行周年栽培。
2.培养料的准备:用采收二茬的没有被杂菌污染的木耳培养料做菌糠,晒干,压碎备用;木屑,麸皮和石膏。
3.拌料: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人工拌料或机器拌料。首先要将各种原料按比例称好,边加水边搅拌,含水量测定方法是用手紧握培养料不松散,指缝间有水印而不下滴为宜。
4. 装袋、灭菌: 料袋规格为24 cm×35 cm×0.04 cm的聚丙烯袋,袋的透明度要好,便于看清菌种的发菌情况和杂菌的污染情况。装0.7 ㎏的干料,稍压实,使袋壁光滑,内无空隙,用直径2 cm的铁棍在料中央扎一孔,以便接种和发菌,并及时进行高压灭菌。
5.接种:接种时必须严格按无菌操作的规程进行。
6.发菌管理:发菌期间室温保持在20 ℃,以促进菌丝的发育。发菌室内空气相对湿度60%~65%。当菌袋内的菌丝长到全袋3∕5时,应加强室内通风,增加散射光照,促进蜡质层的正常形成。
7. 出菇管理:当菌丝表面出现蜡质层,用手拍有空声时,表明菌丝已经生理成熟,可进行出菇管理。对蜡质层完全形成后的菌袋,要将袋表面进行划面处理。划面可使蜡质层划破,喷水后水分可通过划痕渗透到培养料内部,使之达到出菇所要求的含水量;通过划面,菌丝受到机械损伤,容易产生子实体。滑菇属低温变温结实性菌类,子实体在10 ℃~15 ℃条件下生长较适宜,昼夜温差10 ℃~12 ℃,有利于原基形成。在划面最初的4~5 d,应先以向空间和地面喷水为主,每日喷水2~3次。当划面的菌丝恢复生长,此阶段可增加夜间喷水。当菌盖长到0.3 cm~0.5 cm时,转向菌袋喷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5%~95%。出菇期菌丝呼吸量增强,需氧量明显增加,因此保持菇房空气。滑菇子实体生长需散射光,300 lx~800 lx的光照可促进子实体的形成。
8.采收:滑菇子实体原基出现后,一般7~8 d成熟,成熟后要及时采收。一般在菌膜即将开裂之前,菌盖橙红色呈半球形,菇柄粗而坚实,表面油润光滑,质地鲜嫩时采收为好。(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科技服务中心 王芳 山西鼎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程锋)
|